技術知識
您的位置:天太輸送機廠家 > 技術知識
斗式提升機機座吸風位置與吸風量設置要點
斗式提升機是垂直提升散料的主要設備之一,其效率高、提升能力大、體積小、結構簡單、密封性好、噪音低,在糧食、冶金、化工、煤炭等行業應用十分廣泛。但是,斗式提升機的運行及裝料和卸料過程極易使提升機機殼內部產生高濃度的粉塵,對車間的安全生產有直接的威脅。因此,斗式提升機的通風除塵一直是設計和操作人員十分重視的問題。 我們對斗式提升機進行吸風,其主要目的有兩個: ①讓斗式提升機內保持負壓狀態,使粉塵不外溢;②吸走產塵點產生的粉塵。如何能達到這兩個目的,關鍵是選取合適的吸風位置和確定合理的吸風量。 斗式提升機產塵濃度最高的地方在機座處,因此要對斗式提升機進行吸風,首先要在底座處。 那么,具體應把吸風點放在什么位置呢?在以往的吸設計中,多把吸風點設在兩筒之間,即底輪的正方,其實這是不合理的。 因為吸風口的前方正好是皮帶和皮帶輪,它們會嚴重干擾吸風的效果,使粉塵不容易被吸走。 在畚斗下行的過程中,必然有一定量的空氣,會隨之以同樣的速度下行,其空氣主要來自于機筒的縫隙處。 由于底座處被物料充滿,當空氣運行到斗提機底座處時,就無法順利通過,這就使得此處處于正壓狀態。 粉塵濃度很容易升高,外界進人機筒,不會造成粉塵外溢。并且有空氣進入就會使粉塵的濃度得到稀釋,產生粉爆的機率會降低。所以,機座的吸風口應設在下行端,逆向進料用第1種方式;順向進料用第2種方式。吸風量的確定依據是要保證能夠把吸點處產生的粉塵全部吸走。當空氣隨畚斗一起下行時,可以認為其充滿整個機筒,速度等于畚斗運行的速度。 通常,設備的通風除塵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強吸風,一種是弱吸風,強吸風的目的是將機內的含塵空氣不斷地吸走,并通過進風口補入新鮮的空氣,使機內的空氣含塵濃度降低。弱吸風的目的則是保持機內處于負壓狀態,不使粉塵外溢。斗式提升機既要求灰塵不外溢,又要盡量降低機內粉塵濃度,又不設專門的補風口,因此斗式提升機的除塵是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的除塵方式。 本文根據提升機工作特點,分別討論機座和機頭的合理吸風口位置和吸風量。提供合適的吸風除塵方式和參數。 以往的除塵設計,多將吸風口設在底輪的正上方,即兩機筒的中間位置,這種方式便于吸風管的安裝,對機座的除塵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該吸風口被底輪和皮帶所包圍,進風不暢,因而除塵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下面通過對提升機的工作情況分析,尋求更為合理的吸風口位置。 畚斗在下行過程中,必然有一定的空氣隨畚斗向下運動,這部分空氣來自機頭處及機筒的孔隙處。此時的畚斗就象多個在氣缸內運動的活塞一樣攜帶空氣下行??諝庠跈C筒內運動時暢通無阻,而當其到達機座時,由于機座底部堆滿了物料,阻礙了空氣的通過,使得部分空氣被阻留在機座左側,在機座左側便形成了一個正壓區,如果周圍的機殼密封不好,含塵空氣就會從孔隙中溢出機外。 當畚斗繞過底輪后,必然要攜帶一部分空氣上行,而從底座左側被畚斗帶過來的以及從底輪與機殼之間縫隙穿過的空氣量不足以補充被畚斗攜帶上行的空氣量,因此在機座的右側便形成了一個負壓區,這樣,外部空氣會從進料管或機殼的孔隙被吸入,而內部含塵空氣不會外溢。 根據以上分析,提升機底座的吸風點應設在機座的左側,即畚斗的下行側。此處是機筒內含塵空氣聚集處,在此吸風可以有效地將含塵空氣吸走,同時造成機座另一側更大的負壓,保證灰塵不外溢。 同時,卸料后的畚斗順機筒下行時,還要帶走一部分空氣,這部分空氣量大于機頭罩殼空隙漏風量,因而可以保證機頭部分和接料溜管處于負壓狀態。近兩年來,我們在設計糧食加工廠時,對斗式提升機多次采用上述的吸風除塵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證明上述結論是正確的。